2018年9月19日,上海市西中學力行樓。以《初心如磐、逐夢前行》為題的上海課改30年金秋教學成果報告會暨展示活動的主會場活動在此進行。
在三個總結性的主旨報告之后,活動主辦方——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排出了以《走向世界的中國數學教育》(2018年全國教學成果特等獎獲獎項目)為首的,共七項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一流課改成果的報告和展示,DIS位列其中,充分體現了該項目在上海課改三十年歷程中的地位和貢獻。
下午14點整,由上海教委教研室物理教研員湯清修老師主講、遠大教科研究院及上海辦事處負責提供技術支持的《中學物理教學的革新,數字化實驗系統(DIS)的研發與應用》報告(見附錄1)正式開始。湯老師以DIS十六年研發、應用全程參與者的身份,用高度凝練的圖文資料,向與會的領導和專家概括、梳理了DIS的“研發起步、試點改進、推廣應用和深化拓展”的發展進程,歷數了“研發中心成立、通過課程教材鑒定、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和世教聯創新大獎”這幾個關鍵性的閃光點,總結了“傻瓜策略、魚骨思維、組合技法和移用原理”等DIS賴以成功的創新和突破,并提煉出了DIS“機制創新、根植教學、改變課堂和持續創新”等四大教學貢獻。隨后,湯老師又借助DIS在2018年世教聯的獲獎項目——朗威?賽靈格TM移動式科學實驗和探究系統,用手機演示了兩個精彩實驗:地球磁場的測量和熱輻射升溫。實打實的產品、亮閃閃的技術、硬梆梆的成果,結合鮮活有力的現場實驗,讓DIS這個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獲獎項目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隨后,上海二期課改高中物理教材分冊主編劉齊煌老師作為特邀專家,對湯老師的報告進行了點評。劉老師特別講到了兩點:其一,DIS項目的意義,在于通過特殊的機制圓了廣大理科教師們在實驗創新和創造方面的長久的夢想,因為教師參與研發、主導研發,所以收獲了廣大教師們貼心的實驗教學產品;其二,遠大教科作為DIS十六年來的研發合作伙伴,不僅體現了技術能力,更通過自己的無私奉獻,讓我們感受到了企業界的社會責任和教育情懷!
恰巧,前一日趕印完成的2018年第九期《上海教育》剛剛完成裝訂,就被活動主辦方納入會議資料,一同送到了與會嘉賓手中。當期的重磅專訪——《馮容士:DIS老“玩”童》(見附錄2)與此時臺上的成果介紹和實驗展示遙相呼應,一眾嘉賓手捧《上海教育》恍然大悟:原來老“玩”童馮容士(上海市中小學數字化實驗系統研發中心主任),十六年來“玩”的就是這個!當嘉賓們通過該專訪看到,DIS已經由專攻物理轉而涵蓋化學、生物、小學科學、環境科學和STEM教育,實現了對基礎教育階段理科實驗教學和科學探究的全覆蓋,不由得贊嘆:上海課改,真的不一樣!
此所謂:
上海課改三十載碩果累累舉世矚目,研發中心十六年成績滿滿重器已成!
上海市中小學數字化實驗系統研發中心
山東遠大朗威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9月20日